欢迎您光临苏州刑事律师事务所网站!

  • 业务领域

    律师服务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网站名称:苏州刑事律师网

    联系人:刑事辩护律师曹辉团队

    联系电话:15950957995

    联系 QQ:277490680

    微信号:15950957995

    官方网址:www.sz16ls.com

    联系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


    亲友被逮捕前的37天就是拯救亲友的黄金时间

    您的当前位置: 苏州著名刑事律师 > 刑事辩护 >

    诈骗罪解析

    发布日期:2021-10-27 18:30 作者:admin 点击:

    张家港知名刑事辩护律师曹辉团队:今天为您解答相关,诈骗罪的概念,立案标准,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定罪标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量刑标准都有那些?

     
    诈骗罪解析_张家港律师曹辉团队"

    (以下是由知名刑事辩护律师、刑民交叉曹辉律师团队提供的法律文章供您参考,但愿能为您解决相关问题有所借鉴。真诚为您提供大案、要案刑事辩护、专业擅长,无罪辩护、取保候审、缓刑辩护、商事犯罪辩护、金融类犯罪、公司类犯罪、税务类犯罪、等经济商事犯罪辩护与预防等法律服务,仗义执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曹辉律师团队专业性强、功底深、胜算大!)


    【概念】

    本罪是指以非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的行为。

    【立案】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

    本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本罪,予以立案追究。

    【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均能构成本罪。


    【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

    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根据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行为人以提起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

    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

    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屢上受乡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关于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财物,但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时,是否成立诈骗罪问题,有人认为诈骗罪所造成的损害是指被害人整体财产的减少,故上述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有人认为是被害人个别财产的丧失,故上述行为仍然成立诈骗罪;还有人认为诈骗罪是对信义诚实的侵害,不要求发生财产损害。

    我们认为,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而不是对整体财产的犯罪。

    被害人因被欺诈花3万元人民币购买3万元的物品,虽然财产的整体没有受到损害,但从个别财产来看,如果没有行为人的欺诈,被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该物品,花去3万元便是个别财产的损害。

    因此,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骗取财物的,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也应认定为诈骗罪。   

    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1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定罪标准】

    【罪与非罪】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本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二、本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三、本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天天,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此罪与彼罪】

    一、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

    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

    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

    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

    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二、本罪与刑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刑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诈骗罪、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

    刑法第266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量刑标准】

    犯本罪,数额较大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财产


    官方网址:/xsbh/1448.html

    免责声明:本网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相关标签:

    精诚专业,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官方咨询热线:  15950957995

    苏州知名刑事律师

    苏州哪个律师好一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官方热线:15950957995

    联系qq:277490680

    官方网址:www.zjglaw.com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刑事辩护律师

    微信咨询